2024初二生物学期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54课时,每周3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课时
第二章探索生命的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2课时
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1课时
第2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课时
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课时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2课时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课时
第3单元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3课时
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课时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课时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2课时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3课时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2课时
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课时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2课时
第三节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复习:10课时
一、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第一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22课,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三、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四、考核方式: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优良率和及格率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朝的统一讲到清朝的统一,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十八周,共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六个课时。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工作要点,依据十二小教学工作规划,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办学,开展有效课堂的推广应用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规范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行为。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工作中落实各项条例(备课制度、作业制度、听评课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力争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2.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坚持学校领导深入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指导教学。
3.强化层级管理,明确教研组长的任务、职责。各教研组加强集体探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教研活动要落在“实”处,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提倡教研组长听组员常态课,及时监控本组教学质量。
4.规范听、评课制度。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20节。
5、坚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挖掘内部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实践机会。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月上一节研讨课,教研组监控全过程,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二)加强专题研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坚持理论学习与研究,关注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对教材教法的分析与研究,帮助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课改教学实践的研究。大力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究,落实课改新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纠正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向优质教学行为的转化。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本学期研究问题确立研究专题,每月围绕专题开展学术活动,鼓励教师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
3.落实新课程计划,尽量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建设。
(三)坚持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沿袭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定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提高教师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能力。教学分析重点寻找学生成绩的增长点,挖掘学生可提升的空间。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做好,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常态课堂教学状况、学生形成性评价等内容检查。加强对备课和作业批改的检查力度,由教导主任安排专人对教师教案、作业进行检查并反馈。抓好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单元检测。
3.狠抓课堂教学,做到教学规范化。备课做到“八备”即备学生、备标准、备教材、备目的、备要求、备方法、备板书、备作业。“三有利”即教学改革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学习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双基”的夯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抓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开展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重点,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听课的力度,积极推行“有效课堂”教学,要求对重点学科采用跟踪听课,重视听课的评价与反馈。加强随堂听课,课后查教案,及时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因需可不定时地进行,每次活动要有主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出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3)要求教师对各单元均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尝试对知识点的监控策略,做到心中有数。
(4)关注年级学困生,坚持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力争保合格率。
6.开展特色教学,将音乐美术教学、英语教学与兴趣小组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做好学籍教务管理工作。
1.假期安排好课表,日常做好排课、调课工作。
2.完成一年级新生学籍的建立。
3.完成相关数据的上报工作。
4.做好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安排。
5.完成各项工作的汇总,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存档。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各项计划。(教研组、学科教学)
2.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作业批改、业务学习)
3.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
4.组织各年级教师学习教学理论。
5.开展学校兴趣小组活动。
6.参加全区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方面的比赛活动。
十月份:
1.十一假期安排。
2.学校公开课活动。
3.办理小学生学生学籍。
4.积极准备学校各类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分析会。
2.检查学生作业。
3.做好学生体能测试数据采集和上传工作。
十二月份:
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成绩统计、试卷分析。
2.各教研组期末分析总结。
3.教学质量分析会。
4.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作业、教研活动记录)
5.教学常规档案建档。
上一篇:下学期体育教师工作计划